|
|
2017-10-25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掩埋》:关于唐山大地震的争议 |
|
先看了2006年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上海电视台拍的10集纪录片《唐山大地震》,上百位
地震亲历者声泪俱下地回忆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的7.8级灭顶之灾,与人类在共同
面对无可抗拒的自然灾难时迸发的同情、互助的天性。
接着又在YouTube上看了哈尔滨独立导演王立波2009年制作、获香港纪录片奖、遭大陆
禁播的纪录片《掩埋》,Busywithbaby在版上推荐过。该片以倒计时方式,详细罗列从
唐山地震一年前开始的各地数据图表、文字报告、当事人(皆标注真实姓名与职务)评
述,揭示另一面不为人知的故事:从唐山乐亭、开滦煤矿到山海关,京津唐地区在大震
前频繁出现预兆;国家地震局负责人收到多次汇报和预报请求,但为维稳计,拖压不处
理;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7-10-25 16:30:15 | 浏览[995] | 评论[0]
|
|
|
2017-10-21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有没有看那个斯坦福经济学家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讲座? |
|
教授叫罗斯高,今年八月在上海做的半小时的中文讲座。教师群里很多老师叫好,我也
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了。youtube上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EJ5aTPuZk
vhttp://www.youtube.com/v/NTEJ5aTPuZk
这里有讲座全文: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9/%E4%B8%80%E5%B8%AD-%E7%8E%B0%E5%AE%9E%E6%98%AF%E6%9C%8963%E7%9A%84%E5%86%9C%E6%9D%91%E5%AD%A9%E5%AD%90%E4%B8%80%E5%A4%A9%E9%AB%98%E4%B8%AD%E9%83%BD%E6%B2%A1%E4%B8%8A%E8%BF%87%EF%BC%8C%E6%80%8E/
概括几个要点:
中国现在的劳动力中,上过高中和高中以上的人不到1/4,是中等收入国家中最低的;
看看中国以后的劳动力:
现在近3/4的孩子生活在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7-10-21 00:12:21 | 浏览[948] | 评论[0]
|
|
|
2017-10-14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湖北博物馆《这就是非洲》展览将黑人与动物并列引起争议 |
|
楼下搬中英文两则新闻和图片视频,你们怎么看?
看这个摄影师的全部照片,他确实没有一丁点歧视或嘲弄意图。照片没有故意丑化,表
达的基本都是正面情绪。他二十多次去非洲摄影,在摄影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大都是广阔
自然与生存其间的动物,都是欣赏和赞美之意。中国文化里的天人合一、人与动物互通
等观念比较深入人心,因此他和部分中国观众会自然看待这些人与动物的类比照片,没
有种族歧视的念头。而被长期的黑人种族歧视问题搞得人心惶惶的西方就没法以平常心
看待了。从表面上看这些照片,尤其是视频镜头里明显强调的那张小孩和大猩猩张大嘴
巴的对比照片,很容易引发不明真相的群众性义愤。
又想到,尊重与重视人权是较新引入的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7-10-14 17:03:10 | 浏览[993] | 评论[2]
|
|
|
2017-10-05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月亮是美国的大…… |
|
昨晚出门,隐约感到路远处的树梢上飘着一个大黄球,以为是哪个公司做的热气球广告
。车一转弯,大黄球摆脱树梢,完完整整地裸露出来——把——我——惊——呆——了
……怎——么——那——么——大……
抱歉都是低端手机照,拍不出我满心的稀奇——跟假的似的……尤其是正对着它开车时,
感觉极不真实。两边荒草丛林,仿佛驶入一个新奇的科幻世界……
https://farm5.staticflickr.com/4459/36837752953_e254542ed2_c.jpg
https://farm5.staticflickr.com/4448/37248545340_729dc22e3e_c.jpg
https://farm5.staticflickr.com/4478/23654519128_cf1d5cc086_c.jpg
https://farm5.staticflickr.com/4446/23654523248_f4de4b4661_c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7-10-05 14:55:29 | 浏览[1156] | 评论[0]
|
|
|
2017-10-03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傅东华竟然只有中学毕业 |
|
无意中看到傅东华的生平:
金华曹宅镇大黄村人,
1912年上海南洋公学中学部毕业,
次年进中华书局当翻译员,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之后进入中学、大学教英语和搞翻译。
1932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35年任暨南大学国文教授。
抗战开始后翻译斯诺《西行漫记》、《飘》、《业障》等,编辑出版《孤岛闲书》丛书。
建国后任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辞海》编审等等。
正规教育止于中学的傅东华,日后却成为重点大学中文系教授、辞典编委、归化派翻译
宗师,真让人感慨这语言天分。虽然他翻译的《飘》因自由度太大而受诟病,但没有
他的富有中文文学性的润色,这本小说绝不会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想当初有几个女同
学的名字就叫思嘉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7-10-03 18:18:27 | 浏览[1371] | 评论[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