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0-10-14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那个扎马尾辫的诗人去了 |
九十年代前期入校的同学,大概会记得校园里一对瞩目的人物:一个扎马尾辫的男生,一看就是诗人,圆圆的脸也很天真单纯;另一个男生不扎辫子,但五官细腻柔和不亚于女生,也是一看就诗人。这俩常走一起,那是双重诗人气场,连我这样走路目不斜视的人都被吸引得回头过好几次。
扎马尾辫的叫马骅,不扎辫子的是韩博。两人都是91国政本科生。国政尽出能说会道之辈,且不说因新加坡辩论赛而一举成名的蒋昌建,就连我偶然认识的几个国政女子都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厉害角色,言语亲热,行事世故,善经营、有手段,不愧国政之称号。马骅和韩博我没打过交道,似乎并不政治,一个是燕园剧社社长,一个是复旦诗社社长。八九以后的诗社、剧社、大家沙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0-10-14 10:29:08 | 浏览[3109] | 评论[0]
|
|
|
2010-10-13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一种名叫孤独的病——读《鸡尾酒会》 |
我有个同学,特别高深,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他常叹说精神有问题。有一回真的进了
精神病医院,出来后很感慨地说:那里都是高人啊!
这个我信,他不高深就不会进去,他比他们还高深就不会出来。我看过的文学作品里也
有很多精神病人。徐小斌有篇小说,名字就叫《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其中的女
孩小巧精致,皮肤又白又薄,透出皮下的青筋,好像是典型的精神病人形象,脆弱敏感
。年轻的实习医生爱她不可自拔,竟然把自己的校花女友甩了,可见精神病人的吸引力
之大。顺便说一句,徐小斌的小说从藏传密教到西式算命塔罗牌,诡秘通灵,很好看。
前些天看了艾略特的诗剧《鸡尾酒会》(T.S. Eliot, The Cocktail Party)。艾略特
很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0-10-13 18:42:20 | 浏览[3219] | 评论[0]
|
|
|
2010-07-12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推荐一个西方文学史书单 |
版上前一阵在推荐书单,我来凑兴推荐一个长的。
我在国内读大学时上过好几回文学史的课,感觉总是泛泛,除了记住一些作家作品的名字和人云亦云的评论,具体作品读得少,没感觉。而且国内教材都有强烈甚至偏颇的政治意识形态。印象最深的两例,一是狄更斯的《双城记》,国内选本截取农家姐弟被贵族迫害致死的片段,颂扬作者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后来我读全本才发现姐弟俩的妹妹长大后成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暴民首领,对贵族充满刻骨仇恨,无论善恶,必杀之而后快。这种以暴易暴、冤冤相报、扭曲人性的革命,完全不是狄更斯要赞美的。另一例是把爱尔兰诗人叶芝介绍成革命诗人,歌颂他和女革命家Maud Gonne的革命爱情。事实上叶芝完全是因为爱美人才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0-07-12 12:39:21 | 浏览[2706] | 评论[1]
|
|
|
2010-05-10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朝圣者的灵魂 |
前两天贴以前攀岩野营的照片,想起那天认识的一个朋友。
那次攀岩是另一所大学组织的,我们作为联谊学校派了两名代表参加,就是我和他。学生会主席跟我开玩笑,说他个子很高,体育很好,人也很好,所以派给我当保镖。前一天晚上我熬夜干活到三点多,第二天六七点钟和他一起到车站去等对方学校的校车。车来迟了,我们等了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幸好车站有个亭子,我先是坐着,后来困得撑不住,靠在亭柱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聊天。因为神志模糊,我记不清聊了什么,只记得他一直站在我跟前,体质果然很好;谈兴很高,看过很多书,很有想法,大大的眼睛很有探究的意味。我搞不清他是电子还是机械专业的,问他做的是什么。他眼睛看向别处,有点含糊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0-05-10 11:07:12 | 浏览[3527] | 评论[2]
|
|
|
2010-05-03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中文系 |
前几天读了一个关于中文系的小说,不由想起我们大学的中文系。军训时我们系和中文
系分在一个队,所以混得较熟。
某哲学系教授在课堂上大骂学生说,八十年代这里是全校考分最高、精英最荟萃之地;
九十年代却是考分最低、从别的系调剂过来的庸众。这话很伤人,却也不是随便捏造。
当时的中文系,也有点像哲学系,灰灰的,颓颓的。不过不乏星星点点的金光闪烁。
中文系,出才子,出诗人。我有幸近距离接触过四个。一个是兰州人,家在诗意的一条
船儿巷,这个名字使得在兰州火车站抢劫我们的哥们都放下手中菜刀,津津有味地讲解
起巷名的由来。可见文学的力量。另一个是西宁人。暑假里我们一行六人杀到他家,他
英勇地包吃包住,九口人
...阅读全文 |
wh 发布于2010-05-03 20:07:03 | 浏览[3423] | 评论[2]
|
|
|
|